人大简介 机构设置
机关建设 历程展馆
人代会 常委
主任会议 工作动态
立法工作 监督工作
代表工作 选举任免
通知公告 决议决定
工作报告 调查研究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
哈尔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 ...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推动...
栗战书在西藏调研青藏高原生 ...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 ...
用法治勾勒更有质感的民生愿 ...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中国特色 ...
旗帜鲜明讲政治 不断提高政治...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 / 信息页面 返回首页
关于加快哈尔滨产业创新发展的调研报告
责任编辑: 市人大研究室新闻宣传处        时间: 2016-06-08 10:42

  关键词:产业创新、产业集群、风险投资

  为加快我市产业创新的步伐,实现从“制造大市”转变成“制造强市”的目标,市人大财经委成立课题组,自今年5月份起,历时半年左右时间,先后深入高端装备制造、食品、信息技术等20余户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调研,并赴成都等地进行学习考察,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形成此调研报告,期望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一、我市产业转型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产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80年代中期的“电工轴铝麻,车药石化材”;第二阶段是90年代中期的装备制造业、食品、医药、化工“四大支柱”产业;第三阶段是“十一五”中后期,推出了六大战略新兴产业。“十二五”末期,结合哈尔滨现有的工业基础,省委、省政府确定了我市重点发展绿色食品、通用航空、汽车、燃气轮机、3D打印、机器人等六个战略新型产业。

  ——绿色食品产业。形成了以乳制品、饮料、啤酒、农产品加工、肉类加工以及山特产品加工为特色的食品与农产品加工产业,成为首个产值超千亿的产业。虽然发展较为迅速,但整体精深加工程度不高,存在“五多五少”现象。即,资源粗加工型企业多,精加工企业少;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传统低效产品多,现代高附加值产品少;大路货产品多,高技术产品少;地销产品多,辐射全国的产品少。详见下表:

  表1:哈尔滨市2014年产值十亿元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单位:万元)

序号

单位名称

2014年

2013年

增幅%

1

黑龙江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3700438

3557638

4.0

2

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903356

979605

-7.8

3

双城雀巢有限公司

518974

524604

-1.1

4

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363413

348990

4.1

5

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集团有限公司兴隆分公司

185265

154050

20.3

6

蒙牛乳业尚志有限责任公司

159899

178658

-10.5

7

益海嘉里(哈尔滨)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154309

145183

6.3

8

东方集团五常米业有限公司

153374

140606

9.1

9

哈尔滨顶津食品有限公司

149391

126796

17.8

10

五常市昌旺米业有限公司

145296

122351

18.8

11

哈尔滨大众肉联食品有限公司

130025

254204

-48.9

12

黑龙江省五常大仓米业有限公司

123236

79721

54.6

13

哈尔滨顶益食品有限公司

118327

119778

-1.2

14

百威英博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

115886

125861

-7.9

15

北大荒丰缘集团有限公司

105940

161475

-34.4

  资料来源:哈尔滨市工信委

  ——通用航空产业。作为国家重要的航空产业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一是拥有国内最大的运营公司——飞龙公司;二是拥有国内最大的通用航空制造企业——哈飞集团;三是拥有国内最大的通航市场。完全有条件把通用航空产业打造成我市实施跨越式赶超战略的强大引擎。

  ——3D打印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增材制造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同步,成功研制出光固化、激光选区烧结、激光选区熔化等工艺装备。在航空航天、汽车、生物医疗、文化创意等领域得到了初步应用。哈量集团、工大博实等十余家企业开展了3D打印技术的研发与生产。但3D产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装备及核心器件、成形材料、工艺及软件等产业基础薄弱,政策与标准体系有待建立。

  ——机器人产业。组建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公司,聚集了工大博实、联科自动化等机器人和相关智能制造企业,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截至2014年底,共有机器人生产、研发及相关配套企业50余户,完成工业产值约12.5亿元。详见下表:

  表2: 我市产业化机器人企业基本情况

序号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

主要技术

背景

1

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石化化工后处理成套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相关服务

哈工大

2

联科自动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电子计量包装秤

哈工大

3

展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

哈工大

4

行健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曲面板切割机器人

哈工程

5

智的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AGV(智能导航运输机器人)、AGVS(智能配送系统)、SPS(整车配送系统)

哈工大

6

博强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弧焊机器人、Delta机器人、喷釉机器人

哈工大

7

中科诺晟自动化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点阵式无模多点成形机械手

8

瑞博特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Delta机器人

9

新盟航空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无人机、模拟器

10

锦兴科技有限公司

超长距离载人飞行器数据采集及实时传输系统

11

万和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搬运车、自动导航车

12

卓海电子有限公司

人形机器人、工业级六自由度机器人

13

海鹰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

迎宾机器人、送餐机器人

14

利人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钩舌焊接机器人

15

工大天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小型娱乐仿人机器人

哈工大

16

龙海特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特种服务机器人/压出生产线多型号胎面自动收取设备

  资料来源:哈尔滨市工信委

  ——重型燃气轮机产业。省政府与703所、电气集团、哈工大、哈工程共同签署联合建设国家级燃气轮机产业基地框架协议,凭借科研、技术、产业和人才培养优势,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燃气轮机基础研究、设计研发、实验验证、产业化和人才培养基地,投资18.6亿元的中小燃气轮机项目建设顺利。

  ——哈飞汽车项目。长安福特公司与哈飞汽车项目重组工作顺利推进。预计一期产值300亿元,随着配套公司陆续入驻,预计总产值将达到500-600亿元,二期预计产值将超过千亿元,未来设计产能将达到40万辆。但目前产业链配套企业发展不足,170多户配套企业中,仅有6户达到福特标准。

  二、我市产业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在产业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效果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不突出。存在“集而不群、群而不聚、聚而不强”等现象。除绿色食品外,生物产业、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等五大新兴产业均低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和我市规划速度。一些反映产业创新活跃度的指标如新增企业数、授权专利、新增IPO、VC和PE案例数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区域一体化趋势的加剧,现有的主导产业很可能成为制造业的“孤岛”,使产业集聚力在外部强势地区的集群争夺中被异化,导致产业空洞和衰退。详见下表:

  表3:哈尔滨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一览表

产业

实际速度

(近三年%)

规划速度(%)

规模(亿元)

占全国

比重(%)

全国平均速度

(近三年%)

新能源装备

-15

38.3

224.3

1-2

大于17.5

新材料

6.8

30

155.5

1.3

25

民用航空

12

20

128.6

7.2

17

生物产业

13.7

20

331

1.4

20

电子信息

6.8

20

67.04

0.1058

10.3

绿色食品

20.6

21

1385.9

0.014

13.1

  资料来源:哈尔滨统计年鉴

  2、成果转化环节较为薄弱,大学大所没有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与我市雄厚的科技和人才优势相比,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方面与先进地区还有很大差距,潜力尚未完全释放。如,我们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排名是12-14位次,科技成果产出排名为第7位,但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水平仅排在第27位,与科技成果产出水平完全不对称。科研成果和大学生流失的情况日趋严重,政府、科技界、金融界、产业界之间系统性的支持和互动关系尚未形成。

  3、创新融资难,风险融资渠道不畅通。创业服务体系作用发挥不足,天使投资仍处于萌芽状态,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企业创新资金主要依靠传统的银行贷款方式获得,融资成本高,上市融资的受益面窄。与国内一些地方相比,股权投资机构退出渠道不畅。详见下表:

  表4: 全国部分地区风险投资机构与投资情况

管理资本额(亿元)

创投机构

(家)

创投基金数

(家)

管理机构数(家)

投资项目比%

江苏

广东

浙江

安徽

上海

北京

新疆

湖南

福建

山东

湖北

吉林

辽宁

黑龙江

941.7

658.7

346.5

240.6

167.2

149.2

102.8

93.2

91.2

90.5

89.3

31.5

26.0

25.7

338

72

218

42

64

26

11

41

31

51

73

5

16

7

276

51

179

36

50

17

6

25

24

50

52

5

14

6

62

21

39

6

14

9

5

16

7

2

21

0

2

1

32.5

15.1

10.1

3.0

5.1

3.9

1.5

4.4

1.4

1.9

6.4

0.3

0.9

0.6

  数据来源:《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14》

  三、兄弟城市产业创新借鉴

  此次考察,课题组走访了成都、武汉、深圳等兄弟城市,他们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创新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创新成为区域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支撑;二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是市场倒逼与政府推进相结合;三是科技基础设施以政府配置为主,创新要素集聚靠市场环境吸引。

  ——成都市。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打造了一批千亿产业集群。作为全国首批“中国软件名城”,成功打造出“天府软件”品牌。全市软件服务业产值从2006年的206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398.5亿元,连续多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详见下图:

  图5:2006-2014年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规模

  资料来源:《2014年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报告》

  ——武汉市。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发展方向,设立百亿基金助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2014年GDP超过万亿,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食品烟草、石油化工等产业中涌现出的一批龙头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贡献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深圳市。强化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通信设备及终端、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等一批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华为、中兴等龙头企业贡献了超过95%的知识产权。设立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每年拿出20亿元改造传统制造业企业,在全国率先完成了产业升级。

  四、我市产业创新应借鉴的发展模式——波士顿模式

  波士顿是美国东海岸马萨诸塞州首府,曾是美国的“工业摇篮”,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传统制造业竞争力下降,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和人口外流问题。70-80年代,当地政府依托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创造出128公路模式,以微电子产业为核心,制造业实现了复兴。90年代后,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行业与硅谷地区竞争失败,波士顿再次出现产业衰退和人口流失。本世纪初以来,正在人们总结波士顿失败教训的时候,却实现了二次复兴。到2013年,大波士顿都会区GDP达到4000亿美元,人均8.8万美元,经济复兴带动人口再次集聚,目前人口已达到470万。波士顿二次复兴的关键——催生了生物产业集群。波士顿模式的要点:一是麻省理工学院等常春藤大学具有面向市场鼓励创新创业的机制和文化,为这一地区提供了充足的创新源和人才条件,构成了产业创新的基础;二是以企业家集聚晶核,将政产学研金等创新要素有机整合,这种产业组织体系保障了这一地区创新活动的顺利发展;三是政府的引导作用突出区域个性和有限目标,彰显了这一地区产业创新顶层设计的科学性。结合波士顿模式进行对比,课题组发现,这种模式非常适合我市这样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教育和科研是我们的传统优势,至今在全国仍占有重要地位,我们有49所大学,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超过13万人,还有50多万在校学生和教职工,以及在哈的国家级、省级重点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同时,绿色食品产业集群、航空装备产业集群、医药产业集群、电力设备产业集群等是我市雄厚的产业竞争储备。因此,我们完全具备波士顿这种依托大学优势,创建128公路产业集群、有限产业、有限目标、重点创新,产业衰退后再复兴的模式。

  五、哈尔滨实现产业创新的对策建议

  综上,课题组认为,要依据我们现有的资源禀赋进行创新要素的有效整合,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畅通风险融资渠道,聚集“黏性”创新资源,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塑造力,加快产业从价值链低端环节,迈向中高端的步伐,实现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一)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1、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突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一是通用航空产业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市航空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坚持中(中航工集团)、省、市共建和军(沈空)地共建,加大改革改组改造和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进通航飞机总装生产、零部件生产加工、通航飞行服务和航站教育基地建设,集中发展公务机、直升机、无人机系列产品生产和通航全产业链服务,培育打造通航制造业、服务业及关联领域产业集群,建立完善的通用航空产业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航空新城。二是智能装备产业方面。以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为平台,依托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和水下机器人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做好产品市场的推广,实施机器换人发展计划。按照能源合同管理模式,支持本地企业在智能化程度较高的领域,采用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的产品。同时,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对企业研发生产的机器人首台套设备,按照总价格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开发机器人产品,设立并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搭建国家层面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供需对接平台,推介应用在特殊领域有竞争优势的哈工大机器人产品。三是3D打印产业方面。以省工研院为平台,以航天海鹰钛业为龙头,组建由上中下游材料、设备和应用等企业共同参加的3D打印产业战略联盟。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特性研究与设计,鼓励优势材料生产企业从事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研发和生产,针对航空航天、汽车、文化创意、生物医疗等领域的重大需求,突破一批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到2020年,基本实现钛合金、高强钢、部分耐高温高强度工程塑料等专用材料的自主生产,满足产业发展和应用的需求。四是绿色食品产业方面。树立大食品产业观念,打造“中国绿色食品之都”、“健康食品城”。实现我市绿色食品商业模式的创新,建设国家重要的食品产业基地,搭建交易平台,畅通市场流通渠道。通过期货交易、电子商务和农副产品市场等交易平台建设,构建以哈尔滨为中心,外接消费市场的营销网络,打造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集散中心,叫响“寒地黑土”,营造“绿色粮仓、食品之都”的浓厚氛围。

  2、结合“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储备战略产业集群。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的教育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及环保产业、能源再生产业等产业集群,引导我市区域经济转向集约化和可持续化发展轨道。一是依托冰雪风光、音乐名城、欧陆文化、金源文化等资源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围绕冰雪旅游、文化旅游、避暑度假三大核心产品,依托太阳岛、亚布力等龙头景区,打造松花江黄金旅游带、哈尔滨—亚布力冰雪避暑旅游产业带,开发全域旅游精品线路,发展都市时尚旅游、度假旅游、休闲旅游、避暑养生、生态旅游等特色旅游。开发对俄旅游、自驾车旅游、工业游、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等新业态产品。二是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打造“中国篮网”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以建设哈尔滨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契机,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时尚、演艺娱乐、出版发行印刷、创意设计、数字动漫等产业。推进群力、哈西、江北等特色文化产业区建设,辟建中俄广电传媒产业园,支持哈尔滨广电传媒集团、哈尔滨出版社等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建设国家重要的大健康服务基地。推进健康服务业与旅游业、医疗服务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医疗服务、养生康复、健康管理、休闲健身、营养保健、咨询服务等产业。建立健康养老社区保健示范中心、慢性老年疾病诊疗中心和老年疾病专家库。建立全市大健康综合信息平台和大健康服务管理平台,构建包括人才培训、科技研发、医疗服务的产业综合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的健康服务产业集聚地。

  (二)畅通风险融资渠道,为产业创新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1、为风险投资建立顺畅的退出机制。目前,依靠现有的创业板市场已不能满足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建议建立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为进行风险投资的科技企业在“年轻”时就上市(或转让股权)搭建平台。一方面可以使风险资本在完成其使命后及时退出并得到回报,为风险和创业投资提供规避和锁定风险的机制;另一方面也使科技企业实现跨越式成长得到金融支持,以保证风险投资的可持续。调研中,课题组考察了成都软件行业的几家公司,其运作模式是引入天使投资公司的资金,开发高端软件系统,之后整合上市,投资方获利退出。如,成都品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核心产品是camera360,2010年完成百万级人民币的天使投资,2012年完成5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2013年完成1800万美金的B轮融资。这些资金的进入,为企业研发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2、为风险投资提供有效的银行信贷服务。银行信贷进入创新的前端环节确实存在风险,作为商业性银行存在的“风险厌恶”无可非议,所以为引导和鼓励其进入,就要为之提供相应的信贷担保和保险。由于科技创新成果具有外溢性和公共性特点,对科技金融提供融资担保的既可以是私有企业,也可以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投资担保公司。

  3、要加强政府对科技创新和创业项目的引导性投入。要与在哈投资机构合作,共同引导国内外投资机构设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发挥“天使投资联盟”作用,以种子基金为引导,以“天使投资联盟”为主体,扩充平台内的银行、担保、投资以及其他中介机构等各类服务机构数量,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同时,还可以引进国际金融和创投公司,利用其丰富的参与创新创业的实践,加快我市科技金融的发展。

  (三)聚集“黏性”创新资源,让一切有利于创新驱动的活力源泉充分涌流

  1、发挥政府对创新的集成作用,建立“政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一是整合目前分散的科技资源,利用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利民开发区的大学园区组建哈尔滨大学科技城,打造成一流的技术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人才聚集中心、科技创业中心、现代服务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中心。二是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在大学科技城内建设哈尔滨国际创新基地,吸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校设立研究院(所)、中试基地、工程技术中心和开放性实验室,建立一个对国外先进制造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平台。

  2、深入实施“互联网 ”战略。制定哈尔滨市“互联网 ”行动方案,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原始创新能力的“互联网 ”领军企业。一是“互联网 ”先进制造。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制造模式,增强智能制造能力,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促进以哈电集团、哈飞集团等大型工业企业技术研发力量与哈工大、哈工程、703所等大学大所科研资源的有机结合。二是“互联网 ”智慧医药。立足医药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支持网上药店平台建设。发展柔性制造方式,依托哈医大、哈药集团等国家级和省级研发中心,探索培育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三是“互联网 ”智慧旅游。建设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旅游信息化资源,逐步打造成为连接旅游消费者、旅游景区、酒店商圈、旅行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形成旅游业新生态圈。

  3、整合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资源,以集约化方式大规模培养创新发展所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一是设立“订单式”人才培养班、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就业基地开展社会培训。二是创建柔性引进高端科技人才机制,设立“星期天工程师”、“星期天科学家”制度,吸引外地的研究型大学和中科院研究所到“哈尔滨大学科教技城”建研究院,并为之提供编制和必要的科研启动经费。三是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除了安排有关人员进入国内著名大学参加MBA之类的课程培训外,还要有计划地派出企业家和科技人员出国交流和参加专业培训,提升国际视野,了解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从而在自身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上结出硕果。

  哈尔滨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课题组

  2015年10月

课题负人:

赵 坤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课题组组长:

王 丽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主任委员、市专顾委委员

课题组副组长:

张玉斌

市人大财经委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市专顾委委员

课题组成员:

杨丽娟

市人大财经委处长(执笔人)

吕 莉

市人大财经委副处长

冯 宇

市人大财经委主任科员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备案编号:黑ICP备05002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