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简介 机构设置
机关建设 历程展馆
人代会 常委
主任会议 工作动态
立法工作 监督工作
代表工作 选举任免
通知公告 决议决定
工作报告 调查研究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
哈尔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 ...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推动...
栗战书在西藏调研青藏高原生 ...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 ...
用法治勾勒更有质感的民生愿 ...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中国特色 ...
旗帜鲜明讲政治 不断提高政治...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 / 信息页面 返回首页
在文字的色彩中旅行
责任编辑: 市人大研究室新闻宣传处        时间: 2017-02-09 15:09

《湘行散记》  沈从文(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沈从文的湘西》 沈从文(著) 三联书店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坛上,沈从文不仅是著名的小说家,也是重要的散文作家。他用清新素朴、诗意浓郁的文字,描绘了一个浸透在灵波水纹里的湘西世界,这世界流动在一条色彩斑斓的河流里,读者总是在莫名其妙的激情驱使下,乘了《边城》里翠翠姑娘的木船,去那片野情野调的山水间流连忘返。我们无法不惊叹于语言的魅力,它给我们的享受是难以言传却分明是酣畅淋漓。湘西——这该是怎样被浓郁的诗意浸润着的土地呢?倘若无缘去那偏僻遥远的山野间涉足,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和《湘西》可以满足你的遗憾,使你得到身临其境的旅行快感。

《湘行散记》和《湘西》是沈从文分别于1934年和1938年两次重返湘西时的收获。前者是作者返乡探视母病,记沿途见闻,由写给夫人张兆和的一组书札整理加工而成;后者是抗战爆发后,作者取道湘西转赴云南,途经长沙时从与徐特立的一席谈话中获得启示返乡后所作。这两部作品内容互为表里,结构互为经纬,代表着沈从文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由于一种特殊的历史发展,湘西成为一个有别于内地社会的特异区域。“充满原始神秘的恐怖,交织野蛮与优美,换言之,地方人与物,由外面人的眼光看来,俱不可解。”(《沈从文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版)。《湘行散记》和《湘西》,力图全面而艺术地反映湘西社会人生的姊妹篇,前者由十二个单篇组成,以叙事、写人和纪闻为主;后者收入散文九篇,偏重写景、状物、抒情。两书叙述的线索一致:从常德沿沅水溯流而上,顺序展开这条延绵千里的水流及各支流的乡村景物、人事;所涉及的地域基本对应,交织成色彩斑斓的湘西儿女人生悲欢的散文系列。《湘行散记》和《湘西》里,既没有小说《边城》那种“凭想象生着翅膀飞到另一世界去”的浪漫,也弃绝了“有意作成的乡村幽默”,沈从文意识到写作这两书的责任——向湘西以外的人们报告湘西的实情。因此,它们在湘西现实关系的直接再现中完成描写,为人们打开了观察与认识湘西的现实主义窗口。沿着作者指示的路径,湘西的山川景物、民情风俗、地理物产、原始遗迹和历史事变,交织成目不暇接的五彩织锦。湘西是令人迷醉的,这里既有秀丽如画的山川,又有丰饶广袤的物产。《湘行散记》和《湘西》不仅抖开了一幅长长的山川景致的连轴画卷——常德河面上形态和性格各异的大小船只,沅州的美兰香草,鸭窼围的吊脚楼奇观,沅陵的轻烟细雨,白河流域的洞奇、滩险、石乱、虎吼……作者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画出湘西山光水色的神韵,确实是“满眼是诗”。然而,《湘行散记》和《湘西》,既非纯然的山水诗,也非地方的物产志,在这里,与山川秀美对应的是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物产丰饶与人民的凄楚命运形成巨大反差。沿着这一思路,《湘行散记》和《湘西》越过生活的表象,呈现湘西下层人民的另一侧面,触及湘西问题的原态和本貌。生活并非某种抽象的理论模式刻板的复制品,它具有理论无法比拟的丰富生动性;也许生命的美就在于它从来就不是现实关系规定下的被动存在,无论何种强力催压,仍具有不可阻遏的活力。《湘行散记》和《湘西》紧扣湘西社会人生的这一特点,将一个色彩繁复、意蕴丰赡的人生天地呈现给读者。湘西下层人民中畸形而又真挚缠绵的爱恋,受压抑的内心苦痛和发自生命深处的改变命运的渴求,在艰难的处境中,对人生的顽强与执著,生命内涵的美从这些速写里自然流出,平凡中见出奇绝。在这些连续闪现的平凡景象的背后,隐伏着来源复杂的社会历史因素,诱人咀嚼其中的全部人生悲欢。但沈从文之意不在于猎奇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社会表征,而是力图拨开氤氲在这些人生现象上的诡邪的迷雾,以其具体的存在彰显现实的本质。翠翠的木船是搭不上了,沿沅水徒步走着也许更好,吊脚楼、磨坊、渡口、断崖会看得更仔细,足迹还可以延伸得更远,直到湘黔边境,去体味一番原始蛮荒的滋味。

我们分明是看到了诗的景致;远处群峰竞秀,翠色迎人,近处碧水潺潺,木船穿梭。妇人在淘洗,少儿在戏闹,修船人舞动着斧斤。溪水上有木桥,木桥两边有断崖,断崖上有人家,黄狗痴望着对面山腰的白雾,偶尔咬几口白雾里若隐若现的脚夫,使河谷平添了寂静。野莺与画眉从竹篁中飞出,蹦跳啼啭于河心的凸石上,有木船行来,并不惊慌,挨近咫尺时才顽皮地飞去……文字的天才露珠般丰盈欲滴,渗透在龙舟况渡的江面上,洒落在溪谷悬崖楚楚动人的兰芷枝叶上,读者毫无觉察地便沐浴在静谧的天籁和大自然赐予的芳馨之中了。在先生智慧的目光导引下,又很快走出迷茫,在野趣盎然、逞奇斗绝的古老习俗体验中,完成了一次人文历史问题的实地考察,或者说读了一部具体可感的社会史。

散文家沈从文与小说家沈从文是同时成熟的。《湘行散记》和《湘西》表现出沈从文对人生现实的独特认识,也集中体现出沈从文散文艺术的独立创造。十几篇散文加上《题记》与《引子》而成的两本集子,实在算不上大书,但给我们文史上的营养和美学方面的享受是源源不绝的,它永远是两块不失重量的石头。作为“导游”的先生,并不满足于声情并茂的解说,他随时在提醒我们同他一道思索。为什么湘西那么美好,而民众却是那样苦难?水手们整日在风浪中滚爬却怎么只能挣点活命的银子?年少的后生在战事中伤残,也只能回到辰水边(沅江支流)自讨活命……根源何在?先生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把思索寄予在真诚的怜悯里:“小小灰色的渔船,船舷船顶站满了黑色沉默的鹭鸶,向下游缓缓划去了。石滩上走着脊梁略弯的拉船人。这些东西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百年前或百年后皆仿佛同目前一样。他们那么忠实庄严地生活,担负了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继续在这世界中活下去。不问所过的是如何贫贱艰难的日子,却从不逃避为了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力。”先生显然不只是自然风景的导游,他更想告诉我们的是那个时代和人生命运的内涵。其实不只是局限于那段特定的历史背景,对于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拉船人,他们的人生永远使人引起无言的哀戚。没有一双慧眼是无法写出这种语言的,仅只有平民意识也是远远不可为的。然而,沈从文先生智慧的目光,也是有局限的,不可能穿透厚重的历史峰峦,明了地回答“人类历史是用什么写成的”这类问题,面对流转的岁月,无常的历史,无奈地发出喟叹是可以理解的。沈从文毕竟是天才的艺术家,而不是时代的先驱和弄潮儿,他在赞誉自己钟爱的那片土地上出现的杰出人物的同时,更多地赞美着生息在那里的民众是“一群默默无闻、沉默不语真正的战士!”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对人民的颂扬更是历史和艺术的真实。沈从文先生的笔无不饱蘸情感的笔墨:“湘西的民众,是可以为国家完成任何伟大理想的。”历史塑造着湘西,湘西推动着历史。奔流于湘西的沅水,从沈从文的色彩的文字中流淌出来,如今更加五彩纷呈,美不胜收。它不仅仅只美在先生的文字里,更美在人们的心灵里!

旅行在文字色彩的湘西世界,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沈从文的两本书无愧华彩之乐章。

(作者:刘金祥 作者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备案编号:黑ICP备05002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