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简介 机构设置
机关建设 历程展馆
人代会 常委
主任会议 工作动态
立法工作 监督工作
代表工作 选举任免
通知公告 决议决定
工作报告 调查研究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
哈尔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 ...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推动...
栗战书在西藏调研青藏高原生 ...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 ...
用法治勾勒更有质感的民生愿 ...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中国特色 ...
旗帜鲜明讲政治 不断提高政治...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 / 信息页面 返回首页
李可:推进智慧城市(社区)管理公众平台建设
责任编辑: 市人大研究室新闻宣传处        时间: 2017-06-21 16:58

  世界银行有一项研究,一个百万人口以上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实施全方位的智慧管理,将能增加城市的发展红利2.5倍到3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如何解决城市病,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融入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让市民享受智慧化的新生活,李可代表提出《关于推进建设智慧城市(社区)管理公众平台的建议》。

  李可指出,智慧城市(社区)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大数据互联互通互享,促进视频会议、利用互联式办公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城市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

  举例说,纽约、东京、伦敦这些国际大都市,人口聚增,土地、空间、能源和清洁水等资源短缺,交通拥堵、医疗资源紧张、教育资源不均、环境污染、就业压力、城市安全监管……问题种种。通过智慧城市(社区)建设成功破解城市病,重新焕发新春,扭转企业总部及中高端人口外流,重新吸引优质企业、优质人口回流,建成低碳、高效、资源集约、朝气盎然的人类生活和发展舒适之都。

  国家住建部公布了三个批次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我市在第一批已列入其中。在调研中,李可了解到,2013年初,我市就已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将我市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物联网、云计算产业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之一。在城市管理、智能交通、节能环保等众多领域已经开始应用物联网技术和产品,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包括:1、智慧政务深度应用,助力政府服务效能提升。智慧政务平台初步建成,应用支撑功能日趋完备,建有协同办公平台、公共财政服务平台、联勤与城市网格化等数十个应用服务系统,信息化应用水平、政府办公和监管的效率显著提升,信息化在城市综合管理与服务民生方面的内容、方式更加丰富。2、智慧经济稳步增长,一些领域形成较强能级和竞争力。电子商务服务业、物联网技术、智能制造、汽车分时租赁等智慧产业与技术具有较强能级和竞争力,消费类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全市1/3,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形成了示范效应。3、举办2016中国哈尔滨国际智慧城市建设博览会暨社会公共安全防范产品博览会,充分展示了我市在“哈尔滨智能家居,哈尔滨智能交通,哈尔滨安防监控,哈尔滨智能楼宇,门禁对讲,哈尔滨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哈尔滨安全防范产品”上的制造和研发优势。4、我市已经建立起“人口信息库”、“法人信息库”和“空间地理信息库”三大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围绕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等5个社会管理应用方向,开发了社会救助核查系统、法人监管核查系统、城市空间信息应用、智能行政审批系统,取得良好社会成效。以智能行政审批系统中申请企业设立为例,原需申请人分别在工商、质监、地税、国税、统计5个部门手工填写的17套表格、570项信息,现合并成1套表格、64项基础信息,申请人只要填一张表,工作人员一次告知相关事项,系统将表自动生成部门审批全部相关文件,部门间数据共享,协同联动,使审批业务全部在网上完成,并实现“五证合一”、一次性颁证。5、我市已开通“12345” 政府公共服务热线电话平台,实现了投诉举报平台与行政效能监察平台的对接,整合了政府数十个部门的服务热线电话,大大方便了市民咨询、投诉和问题的反馈。

  “智慧城市(社区)的特点是网络宽带速度化、管理智能平台化、产业高端成果化、服务敏捷高端化、应用普及平民化,要想达到这个状态,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李可说。1、由于智慧城市(社区)建设的标准体系滞后,数据信息条块壁垒严重,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应用进展缓慢。如今我市80%以上的委办局、街镇、社区完成了数字建设,人口、房屋、医疗、教育、道路交通、环保、金融、电力等数十个部门开发有数百个信息化应用系统。这些数据库是城市从数字阶段向“智慧化”转换的基础,智慧城市(社区)需要通过这些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享,进行整合、分析、智能化应用,才能实现高效的城市管理与服务。但这些数据库、应用系统碎片化、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数据资源开发与增值利用存在条块壁垒,是智慧城市(社区)建设中的主要难点。2、偏重于内部管理使用,市民应用与感受度不高。目前我市的数百个信息化应用系统,大部分处于使用功能单一的阶段,注重部门内部管理的需要,有的仅仅作为自己的办公便捷,已建的一些智慧服务类的平台,实际使用率也不高,与企业、市民、社会需求脱节。

  3、智慧化与社会资源协调联动、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未形成氛围。智慧城市(社区)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在技术层面已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观念。目前,智慧城市(社区)在区域内还未形成良好氛围,未形成普遍应用、深度应用。在社会治理方面,智慧城市(社区)的理念、方法,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未与节能减排、排堵保畅、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深度应用;“智慧化+产业+服务”尚未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全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延伸,助力区域内工业园区提质增效、产业链深入渗透与跨界融合未发挥有效作为。

  4、协调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在顶层设计与职能设置方面,缺乏高位统筹,缺乏全局性的智慧城市(社区)建设标准规范、总体规划、规划细节与行业规划,关注点不稳定,前瞻性不强,有些领域存在重复建设、交叉建设;管理机制方面,沟通协调机制、项目管理机制和考核激励不够完善。招投标管理存在缺陷,智慧城市(社区)项目大多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招投标制度规定的最低价中标原则,让一些实力、技术水平不高的公司更容易中标,已建的一些项目建设标准过低,应用功能、质量达不到预期要求。其原因是缺乏全局性的智慧城市(社区)建设标准规范和总体规划布局。

  智慧城市(社区)能够通过信息自动监控、自动分析处理、自动决策反应等智慧应用,能使城市投入、运营、维护、管理成本尽可能低、效率尽可能高。为此,李可从设立标准体系、统筹协调、运营模式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智慧城市建设中标准体系设立与完善应先行。首先智慧城市的核心在于破解城市发展,统筹综合利用好城市各种资源,尤其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这种统筹整合和利用的核心就是依靠标准,实现不同资源的连接互通,标准在智慧城市整个实践基础中扮演重要的作用。抓紧修制定高规格的“智慧城市(社区)规划方案和建设标准”,范围可包括安防、物联网、交通、云技术、照明及设备、楼宇、宽带网络、给排水、居住区、环境、配电网、燃气输配、供热供暖供冷、节能建筑、垃圾卫生等诸多公共设施的标准。

  (二)提升统筹协调,完善管理机制。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打破条块数据分割、实现跨界共享融合是重要环节。需要进行高位统筹协调,形成各职能部门统一、高效、畅通的参与共建推进机制。建议建立信息化与智慧城市决策咨询专家顾问组,建立咨询、考核与第三方评估机制,研究有条件成为国家示范的领域和特色项目,优选合作开发商、运营商,完善项目立项、审批、监理制度,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考核、奖惩制度与激励引导措施,加强对建设成效的跟踪分析和阶段性评估。

  (三)将政务服务由传统的大厅办理(“一门式”)向网络平台迁移(“一口式”),让人们省时省力获取各种公共服务。这几年许多城市已做了探索与转变,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议加快建设我市的网上数据共享平台、行政审批平台。

  (四)政企合作加快发展智慧交通。近几年交通拥堵日益严重,智能出行成为市民最强烈的需求,也是人们对智慧城市(社区)感受度最为直接的领域。智慧交通可以成为从管理上、技术上更效率的一种途径,对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有很强的支持、引导作用。

  (五)除“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平台,运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依托相关职能部门打造一个集政务咨询、民生诉求、政民互动、投诉举报、效能监察于一体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

  (六)建立多样化的智慧城市(社区)建设运营模式。积极运用“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投入运营模式;制定合适的引导支持政策;将“PPP模式”植入到现有的运营模式等。(全媒体工作室:赵晓轶 慕海燕)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备案编号:黑ICP备05002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