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简介 机构设置
机关建设 历程展馆
人代会 常委
主任会议 工作动态
立法工作 监督工作
代表工作 选举任免
通知公告 决议决定
工作报告 调查研究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
哈尔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 ...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推动...
栗战书在西藏调研青藏高原生 ...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 ...
用法治勾勒更有质感的民生愿 ...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中国特色 ...
旗帜鲜明讲政治 不断提高政治...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 / 信息页面 返回首页
城建环保委员会学习考察环保产业发展报告
责任编辑: 市人大研究室新闻宣传处        时间: 2017-07-19 10:07

  为深入开展好2017年环保产业发展重点课题的调查研究,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成立学习考察组,先后赴广州、安庆、淮南等地,借鉴兄弟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考察组每到一地均与当地人大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交流座谈,详细了解当地环保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实地查看当地重点环保产业项目。

  一、广州、安庆、淮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一)出台政策,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三个城市十分重视环保产业发展,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环保产业竞争力为目标,把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作为新型城市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逐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推进、行业自律的环保产业发展模式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动环保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广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广州市环保产业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广州市先后获批成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和首批“广东省绿色照明示范城市”等,有力地拉动了环保市场需求。安庆市制定了《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一批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工程,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并将节能环保服务业作为科技服务业及新兴服务业态列入生产性服务业扶持政策范围,市本级财政设立3000万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积极申报创建全国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全国新能源示范企业等。淮南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意见》,设立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专项引导资金(每个基地5000万元)和市产业发展引导基金(50亿元,分期实施),用于支持包括环保产业在内的重点项目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二)建设环保产业园,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三市通过巩固和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能力强、技术和产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比例,逐步提升环保服务业比重;通过建设生态环保产业群,打造环保产业集聚基地,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基础设施共享,促进环保产业全面优化提升。广州市积极培育和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引导要素资源集聚发展,已形成节能和新能源产业基地、科学城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番禺节能科技园、清华科技园等多个产业集聚区,初步实现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其中番禺节能科技园已实现年产值220亿元,单位产出达到5000万元/亩,是传统工业厂房25倍。同时,通过设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质量,为市场搭建统一、高效的供需交易平台。成立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开展全省范围内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交易配额和交易总量位居全国第一。推动行业展会发展,每年一届“光亚照明展”已成为世界最大半导体照明展会,中国广州“低碳展”、“绿创展”也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环保产业展示平台之一。安庆市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治理,加快推动“大环卫”一体化PPP项目,从根本上解决施工扬尘、道路扬尘等大气污染问题,同步推进静脉产业园建设,统筹解决危险废物、工业垃圾和市政污泥问题。持续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实施创模规划项目,近三年累计投入创模资金99.1亿元。创新投资模式,投资15亿元通过实施“厂网一体化”PPP项目,实现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淮南市积极建设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推进凤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充分发挥新桥国际产业园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环保成套设备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作用。据统计,2016年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90%。通过打造煤矸石、粉煤灰等产业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链,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力度,促使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品石膏等综合利用向精深加工和高技术方向迈进。生物质炼制产业以10万吨规模为例,产能为年产生化木素1.5万吨、纤维素3.4万吨、沼气1100万立方米、生物质颗粒燃料4.5万吨。东莞市实施“一园多区”战略,建设松山湖(生态园)中英低碳环保产业园,引导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低碳服务业六大低碳环保产业在园区形成集聚,定位为国际低碳环保示范园区,通过引进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低碳环保技术和环境治理模式,聚集国内外具有战略眼光和社会责任的企业,共同打造低碳环保领域的高端圈层。

  (三)推动企业环保技术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三市积极鼓励发展科技先导型环保企业,引导企业对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优先安排重大环保科技攻关项目以及环保科技示范工程;加大环保领域共性技术、基础技术和材料的研发力度,突破重大技术和材料瓶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广州市通过推进“退二进三”工作,推动600多家企业新一轮技术改造,关闭搬迁市区314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企业。在水处理、环保监测、资源循环利用和新能源等多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并在有关专项资金中予以大力支持。安庆市将节能装备和节能产品制造、环保装备和环保产品制造、资源综合利用以及节能环保服务等行业作为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节能型输变电设备系列、LED等高效节能产品系列,推进垃圾焚烧系列、污水处理系列、余热锅炉系列、除尘脱硫脱硝设备和环保等系列产品制造,发展提升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产品,较好地推进了节能低碳材料的研发生产和示范应用。淮南市通过加大技术开发经费投入,支持国家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大学将研发机构落户本市,带动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快行业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产学研联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扩大招商引资范围,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国内外先进技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三新”的研发力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

  二、我市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一)环保产业初具规模。目前,我市从事环保产业的1113家企事业单位涉及的经营范围主要有四大类,即:环境保护产品生产经营、环境友好产品生产经营、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的生产经营和环境服务活动。从经营活动范围看,环境保护产品类420家,环境友好产品类228家,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类144家,环境服务活动类321家。从行政区划分布情况看,全市环境保护产业主要分布在各市辖区,县(市)分布较少。从就业人员数量看,环境保护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数13491人,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数16974人,环境友好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数24495人,环境服务经营单位从业人数12426人。环保产业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一套集研发、生产、销售、运营与维护、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二)研发能力优势凸显。在研发能力上,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以哈工大等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为主,大中型企业科技力量为辅的研究与开发体系,为全市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产品优势不断加强。从事环保设备生产与经营企业在环保领域的优势产品、装备不断涌现,部分产品和装备已处于国内领先行列。其中,哈尔滨城林科技有限公司的航空器消音设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消声降噪产品在中国航空工业、中国船舶工业具有领导地位。

  (四)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显现。近几年,我市环保产品的类型、种类、产量均处于逐年增长的态势。一是在节能锅炉制造方面,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红光锅炉公司等骨干企业,重点提高了锅炉自动化控制、锅炉节能等技术水平。二是在污水处理方面,龙江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涵盖污水处理、污泥处置、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

  (五)环保企业良性成长。为改变节能环保企业单打独斗的发展现状,我市拟在高新区建设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园区,该园区是由环保部批复的六个国家级环保科技产业园之一。总体规划为“一园四区”,即在高新区科技创新城内建设园区总部,形成集环保科技研发与高端装备制造、环境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集中区;同时建成4个专业子园区,分别为位于双城的环保装备加工制造园区、位于呼兰的静脉产业园区、位于宾县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区、位于阿城的清洁生产技术示范园区。突出体现北方寒地特色,围绕环保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环境服务3大体系,实现研发、制造、转化、展示、服务与合作6大功能,目前已有北京环境交易所、良大集团、韩国库恩生物科技公司、北方环保、华崴装备制造发展公司、上海军创公司、黑龙江科霖环境公司、思贝斯科技发展公司、东方环境检测公司等20余家环保企业入驻高新区孵化器和加速器。

  三、我市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环保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产业发展的良好形势,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环保产业,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环保产品制造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我市环保及相关产业规模较大,但从事环保产品制造业的企业小而散,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除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等少数骨干企业在业内具有竞争优势外,大部分小而分散的企业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专业化水平较低,技术含量不高,产品缺乏特色,市场竞争能力弱,企业实力差、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二)环保产业缺乏宏观引导和有效管理,管理体制不顺。环保产业发展尚没有统一规划及系统配套政策。在形成独立产业的过程中,归口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环保产业管理体制尚未形成,环保企业分属不同的产业,管理分散在不同的部门,相关部门责任不清,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和协调,也就无法形成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合力和宽松的政策环境,导致环保产业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总体的发展战略,缺乏必要的环保产业鼓励与扶持政策。

  (三)环保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不足,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大多数环保企业的科研、设计力量较薄弱,在环保产品、环保技术开发等方面,常规技术仍占主导地位。科研院所的环保技术开发与企业的生产制造脱节的状况较严重,科技成果转化滞后,导致环保产业缺乏市场竞争力。近几年,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提高了我市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是,由于企业缺乏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的体制和机制,使企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不良循环之中。

  (四)传统产业发展缓慢,产业链结构不够合理。环保产业主要包括环境保护产品生产经营、环境友好产品生产经营、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的生产经营和环境服务活动四个方面。就我市的情况来看,四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差别悬殊。环境保护产品生产经营收入占全市总数的9.75%,环境服务活动收入占12.36%,环境友好产品生产经营收入占54.53%,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的生产经营收入占23.36%,前二项所占的比例过小,说明我市环保产业链结构不合理,传统的环保产业发展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五)发展不平衡,存在较多制约因素。环保产业发展从区域分布上看,呈“市强县弱”格局。从行业发展看,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业比重较低,环保服务业发展滞后,环境贸易与金融服务等业务领域基本处于空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中存在较大的制约因素,如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率低、城镇污水管网不配套、污染设施运营资金不足、价格体系不能支撑市场回报、信贷成本过高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发展。

  四、对我市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我省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规划,建议市政府制定哈尔滨环保科技产业园规划。不断完善保障体系,通过争取国家、省级节能环保专项资金,采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在土地利用计划中,建议市政府对列入省、市重点的节能环保产业项目给予支持,优先满足其用地需求。建立环保产业发展基金,加大财政对环保重大工程和技术装备研发推广的投入。严格落实并不断完善现有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提高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区建设,构建环保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环境服务3大体系,建成国内领先的环保科技研发综合平台、国际知名的环保成果转化与服务平台、国内一流的环保装备制造集成基地。二是积极推进中俄环保技术与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建设,立足全省、面向北方地区和上合组织中的俄罗斯、中亚5国,突出体现北方寒地特色,承担典型重污染行业废水处理技术与装备等6个方面的环保技术与装备产业化任务,使我市形成对俄环保工艺技术引入和产业产品输出的重要示范基地,发挥对俄“桥头堡”的区位等独特优势。三是建设哈尔滨现代建材产业园,引进规模以上新型建筑材料企业20家,使之成为省内一流的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园区。

  (三)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市场竞争力。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技术产业的典型特征,必须把实施创新驱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放在突出位置。建立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龙头的技术研发体系。基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科建设“国家协调创新计划”环保技术协同创新产业化发展基地,建设以技术研发为导向的节能环保产业化平台和环保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平台。同时,着力提升环保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加强对外技术合作。充分利用俄罗斯的先进工业技术优势,使其与我市节能环保产业相结合,重点在新材料、固体废弃物设备及处理等方面开展国际环保交流与合作。

  (四)加强管理,健全体制机制。一是认真执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政策,加大政府环保产品采购力度。二是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快出台环境保护相关地方标准,构建环保技术产品标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及地方环保标准和技术规范,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良性竞争。三是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进入,引进和发展一批新兴环保服务企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等节能环保服务新机制,推动节能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四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作用,利用行规行约加强行业自律,要抱团发展、一起发展。

  (五)积极吸引龙头企业,延伸节能环保产业链条。要进一步强化环保产业发展与环保招商引资的有机融合,依托国家环保科技产业园区平台,充分发挥和放大大企业集团的集聚和引导效应,推进优秀环保企业特别是大集团和央企等进驻哈尔滨国家环保科技产业园。大力引进国内外有技术、有实力、有经验的大型企业集团作为龙头,带动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构建涵盖研发、制造、转化、展示、服务与合作完善的节能环保产业链条,形成节能环保产业新的增长点。

  (城建环保委员会7月18日供稿)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备案编号:黑ICP备05002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