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

回到顶部

为了这片热土 为了肩上责任

责任编辑:市人大办公厅秘书二处 2008-05-15 10:05
  陈鹤峰同志,哈尔滨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阿城区阿什河街城建村党总支部书记,同时兼任阿什河农民合作社董事长和阿城金京稻米合作社社长职务。曾当选为阿城市第五届人大代表。当选人大代表并担任村长、支部书记以来,他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积极履行代表职责,带头创建水稻有机生产基地,领办韩城微机学校,开发养殖小区,组建农民合作社,还亲自跑项目、征取资金,大力发展出国劳务,把负债20余万元的落后村,建成现在全村总收入2853 万元,人均收入6458元的先进村。他热心公益事业,带领全村群众不等不靠主动改善村屯环境面貌。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的生产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村民走上了日益富足的小康之路,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爱戴,也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出了出色的表率。
  一、发掘民力、凝聚民心、为选民办实事
  城建村现有耕地6136亩,大部分耕地基础设施落后,连基本的田间路都没有,车辆更无法进入。历来村民种地所需的生产物资运输都要肩挑背驼,村民怨言不断。在他当选代表的第一年就把改善耕地的基础设施---修路作为头等大事提出来,他先后多次深入到选民、村民中间,调查实际情况,取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2006年,他亲自组织人员和劳动力,带头修路,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全村的田间路全部实现了砂石化,使困扰群众多年的行路难问题得以全面解决。
  城建村的耕地都是水田。位于水利二处的进水沟常年被该处居民倾倒的垃圾堵塞,多条渠道常年要进行清淤,村民种地不能及时用水。在集体没有资金,村民收入还不高的情况下,他一方面积极向当时的阿城市政府提出代表建议,一方面带领村干部组织党员、青年义务挖渠清沟。并多次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在上级部门的关心资助下,在不增加村民负担的情况下,每年集体都出资2万元,使清修主灌渠3万米和农田排水沟2万米的给排水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二、调优产业、发挥优势、特色兴村
  作为农民代表,必须立足于本职业、立足于农业、立足于农村,发挥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领路人作用。
  他立足现有资源。积极引进先进生产经验和技术,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城建村发展水稻生产已有多年历史,普通生产技术措施,已无法满足如今倡导的健康消费需要。他抢抓机遇,带领村民,先后于2000年在阿城率先开展了无公害食品的申报和认证,于2003年申请了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基地面积6000亩,于2004年申报了有机食品生产认证面积600余亩,与此同时引进示范鸭稻生产模式,于2007年引进了稻田泥鳅生产试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7年,在他的带领下,新建村水稻研究所一处,聘请中高级农艺师3人,专门研究开发水稻新品种,试验基地100亩。每年还聘请农科院专家进行技术培训指导2—3次,提高水稻管理水平,把3000亩低产田建成产量由原来的700多斤提高到1100多斤,年增加产量120万斤,年增收120万元。建育苗大棚300余栋,全部实现了水稻大中棚育苗,年大中棚增收90万元;水稻增收60万元。这些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的引进推广,为全村水稻业内部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立足区位优势,加快发展养殖业。城建村地势平坦,近邻城区,毗邻秀美的阿什河流域中段,水资源丰沛。2005年正值阿城加大畜牧业发展时机,他积极创造本村的发展环境,利用本村畜业饲料丰富的有利条件,创建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奶黄牛饲养小区,小区年可出栏黄牛50余头,产鲜奶300余吨,打破了城建村只有种植没有养殖的单一农业生产模式,另外,在本村积极发展旅游垂钓业,把原有闲置的水坑池塘发包给思想意识新、善于经营管理的村民,发展水面立体养殖,现已形成3处较为完善的垂钓园。
立足语言优势,大力发展出国劳务。城建村是鲜族聚集村,鲜族人占全村的90%,积极利用这个优势,他通过国外的好友和关系网选择适合本村农民工作的务工信息,组织村民出国打工,现全村有劳动力1210人,外出务工人员达到726人,出国打工的有300余人,仅2007年,务工收入就达到965万元。
  三、组建合作社,创优品牌、拓展流通市场
  适应新形势,加强引导,建立农民合作社,他在走访选民的时候了解到原稻米协会结构松散、管理粗放、制度不规范等问题,村民反映强烈。他因势力导,在原有稻米协会的基础上,顺应民意于2004年组建了合作社。对于合作社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解决建社困难,他主动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解决资金,办公设备和建社手续等问题;为发挥合作社的最大作用,远赴韩国学习合作社成功经验,邀请洪会长多次前来指导;为确保合作社健康发展,多次邀请上级业务部门帮助指导完善合作社章程及内部经营各项规章制度;为更好地发挥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亲自出面协调耕地流转工作,促进集中经营,现全村耕地只有120余人耕种,户均60亩,实现了规模效益;为了提高基地机械化种植水平,于2007年引进先进插秧机27台套,全村机插秧面积达到6000亩;为打开市场销路,他亲自奔赴全国各地,风餐露宿,宣传“雪鼎牌”大米,与北京、广州、山东等地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关系,使年销量达到500万斤;为了扩展合作社服务范围,提升影响力,2007年,又与阿城区水稻主产区料甸、双丰等4个乡镇组建了哈尔滨阿城金京稻米合作社,由他担任社长,吸纳社员达到1108户,基地面积达到了3万亩,年可加工销售稻米1万余吨,稻农户均增收3000元。
  四、改善环境,招商融资、壮大集体经济
  他立足于本村的地缘优势,把招商引资工作列为全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点,通过他的努力改善了村级办公环境,树立外在形象。2007年,投资20万元,新建办公室200平方米。全村4公里巷路全部实现硬铺装,种植各种树木1500棵,各种花卉8000余株。同时,利用代表开会、外出学习、组织活动的机会,广结朋友,多方结识省内外商客,把城建村的优势宣传出去。几年来,他亲自联系落户本村的韩城学校、奶黄牛开发基地、加油站、达丰科技、花卉国际等各类项目7个,引进资金达5000余万元。2007年,又引进1200万元新建东方牧业小区,年产鲜奶300吨。同时积极征取上级资金,征取农业科技开发项目54万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0万元、合作社组建资金20万元,增强了村级资金的保障能力。
  五、体察民情,扶弱济贫,为选民献爱心
  他在担任市人大代表以来,在千方百计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没有忘记为处在困难关头的群众排忧解难。王丽华、关艳华等5人都是村里年近花甲的孤寡老人,1999年以前他们靠自己的劳动,得到微簿的收入来维持生活,上任后将他们列为“五保户”看待,除村里每年免费供给粮食、节日看望以外,每年还给他们人均800多元的生活费,感动的几位老人逢人便夸“陈书记真好,人大代表最亲”。王丽华等几户种不上地时,他带头捐款200元,动员干部群众自愿捐款1400多元,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并连续几年来,他把村里开的个人的年工资5000余元一分不要,全部用到村里的困难家庭中。2007年,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他个人出资1万元,召开了城建村村民运动会。2007年,他还带领村民修建垃圾点3 处,建公厕 3 处,并设专人定期清理;投资5万元,解决了城建村综合校70户吃水难问题,该村自来水入户率已达85﹪。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00户,有线入户率达65﹪。深受村民拥护。
  六、深入选民,调查研究,献言进策
  作为一名市级人大代表他恪守职责,多次为市、区人大提出可供采纳的意见和建议,2007年他调查走访时了解到区文化阵地流失,马上提出了《阿城区文化馆人民艺术剧院被开发商强占、回迁的建议》,得到了市区两级的高度重视,并正着手得以解决,还法律一个尊言,还广大群众一个公平。
  陈鹤峰同志以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广大干部和群众实现了一次次农村经济的飞跃,村民过上了富裕、安康、和谐的幸福生活。他因此先后被阿城评为“模范党支部书记”、“优秀人大代表”、“先进经济创建人”,实践“三个代表”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领导的城建村连续4年荣获区级“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五个好党支部”和哈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也获得了让人称赞的成绩,但他深知,作为哈市人大代表、支部书记、合作社社长,他的担子更重了,更不能辜负广大群众的重托和信任,他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为全村早日实现小康生活而努力工作。
版权所有: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备案编号:黑ICP备0500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