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

添加“智能”“创新”基因 助推冰城制造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市人大办公厅秘书二处 2018-09-06 19:01

  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装备制造业产品,展示着冰城的工业创新和制造能力,但高新技术支持不足、人才外流等现象,制约了哈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如何破解难题?代表们走现场、开“良方”……

  在刚刚结束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再一次刷新了“历史最好成绩”——集团展示了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密摆线针轮减速器,可应用于四轴、五轴及高端数控机床“关节”部位。作为工业机器人制造中技术壁垒最高的核心零部件,减速器长期以来依赖国外进口,此次机器人集团设计的产品,大幅降低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整机成本,为国产机器人突破行业瓶颈提供助力。

  小小的一个减速器,仅仅是哈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改造的一个“缩影”。日前,省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来哈调研我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改造情况,同部分企业进行了座谈。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哈尔滨形成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重工业为重心的工业经济结构,随着工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一批含有高技术的装备制造业产品正在不断向外展示着哈尔滨的工业创新和制造能力。但因为存在缺少大项目支撑、高新技术支撑不足、配套能力不强、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哈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进展缓慢。代表们建议,政府部门出台促进产业发展、大项目建设等补贴政策,支持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升级以及创新平台建设,更好地发挥我市在全省的龙头作用,从而带动全省制造业转型升级。

  追溯历史

  冰城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急行军”

  “抗美援朝时期有‘南厂北迁’的16户企业落户哈尔滨,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有13项布局在哈尔滨,这些构成了我市工业发展的基础。”市政府相关部门的介绍,揭开了哈尔滨工业发展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市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城市,工业主体主要形成于“一五”和“二五”时期。装备制造业是我省改造升级“老字号”、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近年来,作为哈市支柱产业之一的装备制造业在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企业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形成了以基础设备、成套设备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基础比较雄厚、具备较强实力的装备制造业工业体系。随着工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一批技术含量高的装备制造业产品正在不断向外展示着哈尔滨的工业创新和制造能力。

  近两年,哈市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超600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近四成。在创新发展方面,装备制造业成效显著。省市共建龙哈工业云平台,设立装备制造业服务专区,牵引企业加强数字化、智能化建设,预计年底平台功能基本建成,300户企业上云平台。相继推动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组建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彩格工业设计集团组建工业设计产业联盟成立,支持通航产业、军民融合等产业联盟开展“沙龙”活动,共商产业发展大计。2016年以来,三迪工控汽车座椅多功能耐久试验台等27项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认定。东北轻合金、703所等企业进入全国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名单,哈锅炉厂通过国家评定。

  在调研中,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常务副总裁白相林说,“精密摆线针轮减速器”研制成功后,集团牵头组建的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已于2017年10月获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复。

  政府扶持

  政策“红利”助推重点装备产业项目实施

  按照省委“着力建设工业强省”、市委市政府建设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和具体要求,近年来,哈市多措并举,力促哈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2016年,我市发布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哈尔滨行动计划》,先后出台《哈尔滨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互联网+”行动计划》《哈尔滨市机器人产业五年行动计划》《哈尔滨市汽车产业“十三五规划”》等专项配套子规划,以及《“中国制造2025”哈尔滨行动计划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在智能制造、两化融合、产业联盟等方面开展试点示范。

  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中船重工中小型燃气轮机、哈飞高原直升机、东安先进民用直升机发动机等重点装备产业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目前,哈飞飞机的AC312E机型于2017年11月份完成高原首飞;东安集团继续进行WZ16发动机的改进工作,开展两机专项;东北轻合金参与中国铝业与中国商飞开展航空铝材的联合研发。在“军转民”方面,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研制生产了多个型号民用航空产品,已取得2型民用航空发动机、3个系列8型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

  据了解,哈市于今年初启动建设2025先进制造产业基金,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的方式,通过四期组建100亿元基金规模,重点支持《“中国制造2025”哈尔滨行动计划》三大板块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现实困境

  人才外流“拉低”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

  “尽管我市装备制造业投资连续几年保持了正向增长,但多为技改项目,缺乏上百亿元投资的大项目和带动产业链延伸的龙头项目,更缺乏牵动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战略性大项目。”调研组成员指出,装备制造业缺少大项目支撑,高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企业支撑不足,成套能力薄弱、配套能力不强,科研成果和人才外流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据了解,我市装备工业产品主要是传统火电电站设备、中低端轿车、金属制品等,企业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差,传统优势产品未能提档升级,市场竞争力较弱。截至2017年末,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只有492户,增加值不到200亿元,规模较小,产能较弱,产业链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

  “此外,企业人才招不来、留不住,高校院所人才属地就业比重低的现象在我市普遍存在,哈工大毕业生在本地就业比例不超过5%。”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贾大风表示,人才外流严重,导致我市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相对较低,不利于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代表建议

  建设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提升竞争力

  “若想推动制造业发展,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不再走低成本、规模扩张的老路,选择走高质量、高效益的创新之路。为高端人才 ‘搭台唱戏’,实现优势产业的‘抱团取暖’,促进龙江制造业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寅建议。

  在调研中,代表们建议,出台主导产业发展的补贴政策,对哈市航空装备、电力装备等主导产业给予政策倾斜。出台支持我市主导产业规上企业享受“直供电”的优惠电价政策、物流补贴至山海关以北等优惠政策;对通用航空和电力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按照年销售收入进行一定比例的配套补贴。

  同时,建议省里全力争取和支持国家重点项目,符合“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的大项目,优先支持通用航空和电力装备等主导产业及全产业项目落地发展,对重大项目给予相应补助等政策。

  “支持我市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升级、支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成为许多企业最迫切的需求,代表们建议省政府出台支持哈尔滨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示范的具体实施意见,在三年内,支持符合“中国制造2025”哈尔滨行动计划重点产业中的100户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车间建设。同时,鼓励省内企业组建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政府部门给予制造业创新中心成员单位相关的配套政策资助,全面提升我市制造业的竞争能力,更好地发挥省会城市对全省工业经济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辐射功能、外溢效应和带动作用。

  作者:尹 明  摄影:刘玉玺

版权所有: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备案编号:黑ICP备05002054     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