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近年来,我市农业农村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各项工作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坚持建管并重,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粪污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管护机制建设和村容村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内生动力不足、长效管护机制尚未形成、资金投入渠道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整治存在盲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议:
强化宣传力度,增强内生动力。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宣传教育,大力倡导文明新风,以美丽庭院、环境卫生光荣榜、星级文明户、优秀志愿者、道德模范等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不断革除陈规陋习,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挖掘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整体推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拓宽资金渠道,加大资金投入。要不断改进完善投入方式,通过创新扶持政策,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支持、集体补充、农民自筹的多元投入机制,在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的同时,鼓励采取PPP、 政府购买服务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式方法,不断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着力破解资金需求和投入不足的矛盾。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受益者付费、村集体补贴和财政补助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将所筹资金重点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完善环卫、排污、垃圾处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沿路亮化等公共配套设施。
以规划为引领,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区县(市)要统筹谋划所属乡镇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功能定位,加快编制村庄空间利用规划,增强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系统性,严格执行多规合一,着力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着力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础建设,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分类、收集、贮存、转运、处理等各环节环保设施,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和中转站,确保农村垃圾收得拢、运得出、消得毁,最终实现无害化处理。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体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区县(市)和所属乡镇村屯要以“清脏、治乱、增绿、控污”为重点,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清理相结合,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重点对农村道路、水沟渠道、田间地头、宅前院后、垃圾堆放点、公共场所、公路沿线、广场、公共厕所、排水渠等场所的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对农户门口、路口、村口和路边、水边、田边等关键点位,定期巡查,及时整治,不留死角。要坚持“治管”并重原则,加强村屯畜禽粪污收集点建设,鼓励引导散养户委托规模化养殖场托管代养,采取堆沤发酵还田利用、种养结合等方式就近消纳,对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进行分类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