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简介 机构设置
机关建设 历程展馆
人代会 常委
主任会议 工作动态
立法工作 监督工作
代表工作 选举任免
通知公告 决议决定
工作报告 调查研究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
哈尔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 ...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推动...
栗战书在西藏调研青藏高原生 ...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 ...
用法治勾勒更有质感的民生愿 ...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中国特色 ...
旗帜鲜明讲政治 不断提高政治...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 / 信息页面 返回首页

让城市环境更宜居让百姓生活更舒适
政府相关部门回应市人大全媒体平台市民建议
责任编辑: 市人大研究室新闻宣传处        时间: 2019-01-10 09:14

  在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由市人大常委会和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打造的市人大全媒体宣传平台面向社会征集市民建议,很多建议引起人大代表的高度关注,部分市民建议意见已经由人大代表形成建议提交大会。1月9日,政府相关部门对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给予回应。

  加强护理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护理需求

  市民呼声

  眼下,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当父母患病,特别是患有偏瘫、骨关节等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的疾病时,人手不足、经验不够,传统的家属护理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护理需求,迫切需要大量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员。

  代表建议

  市人大代表李天荣说,护理员是受患者家属聘用、到医院或家庭护理危重病人的一种职业,是医疗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调研的情况看,当前我市护理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人员复杂,素质低下,缺乏基本素养和技能,劳动报酬没有标准,很多是双方议价。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护理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根据护理水平评定等级,不同等级制定不同薪酬。建立哈市护理员行业协会,配备专职人员,加强行业管理,使之走上正规化、法治化轨道。

  部门回应

  市卫计委:护理服务是实施健康中国建设战略的重要内容,对推进健康老龄化和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发挥积极作用。近年来,市卫计委按照国家和省卫生健康委有关要求,积极推进我市护理事业发展。护士队伍稳步壮大,目前全市注册护士2.76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2.89,医护比1:1.07。大力推进优质护理服务,通过规范护理执业行为、改革临床护理模式、落实分级护理制度、丰富护理服务内涵等有效措施,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逐步解决依赖患者家属或者自聘护理员承担患者生活护理问题,减轻患者家庭负担。整合医疗、护理、康复和养老资源,在全市组建42个医疗养老联合体,为老年人提供护理、康复、慢病管理等服务。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护理服务,2019年,市卫计委将按照国家和省卫生健康委有关要求,着力加强辅助型护理人员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由护士和辅助型护理人员组成的护理从业人员队伍,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护理服务需求。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增加注册护士数量,到2020年底,全市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预期达3.14,医护比预期达1:1.2。逐步完善辅助型护理人员培训和就业政策。依托高等医学院校、行业学会、医疗机构等,按照国家护理员培训大纲,积极开展护理员的培养和培训,提高其病患、老年人、残疾人、母婴生活照护从业技能。扩大护理服务人员队伍,拓宽社会就业渠道。积极支持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等参加护理员培训,充分利用促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资金,鼓励各类人员到护理服务业领域就业创业,对符合条件的从业人员,按规定落实相关补贴政策。逐步完善护理员规范管理制度,明确护理员资质、职责、服务规范及管理规则等,保障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逐步完善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评估和规范管理政策,加快建立长期护理筹资机制。

  增加绿色空间

  提升城市宜居度

  市民呼声

  近几年,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楼越来越高,人群越来越集中,站在楼上向下望,感觉透不过气来。如果家门外能多些公园、绿地,窗口能多些园林景色,百姓的幸福感一定会成倍增加。

  代表建议

  市人大代表张忠凯提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城市周围环境,包括园林绿化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各种植物不但能起到美化环境、清洁空气的作用,更能使人赏心悦目。建议做好城市绿化整体规划,依托优势,立足长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制定规划。整合现有资源,加强绿化建设,结合城市更新和老旧公园改造,提升绿地品质和功能,增加绿色空间,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环境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部门回应

  市规划局:在“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的总体战略规划指导下,我市绿地建设按照生态修复与建设相结合、新区与老区同步推进的原则,通过绿地总体布局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益,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支持省会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按照市政府的统一安排,规划部门会同绿化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了《中心城区新增绿地规划(2018-2020年)》,到2020年,拟在哈尔滨市中心城区4187平方公里范围内,增加23平方公里公园绿地。

  在绿化工作中,市政府不仅谋划绿地、建设绿地,而且保护好历史上已经形成的绿地。为保证城市绿地的生态完整性与丰富多样性,对全市范围内1公顷以上公园绿地和0.5公顷以上城市广场,共确定一级保护地块100处加以保护。第一批保护地块已于2009年、第二批保护地块已于2018年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进行保护。

  市城管局:2018年,市园林部门围绕生态城市建设,全年共新植树木98376株,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1.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99平方米。在推进“丁香城”建设中,全年新植丁香81355株,共栽植暴马丁香、紫丁香、红丁香等7个品种。加大公园游园建设力度,全年新建群力外滩湿地公园、中东铁路公园二期、紫荆公园等20个公园游园,改建湘江公园,扩充完善公园功能,使湘江公园成为集休闲、健身、娱乐、观赏于一体的多功能敞开式都市公园,也是我市透视效果最好、通透性最强的公园。充分发掘城区绿化空间,完成滨江街等4个街心绿地项目、青海路等4个道路绿化项目、宏图街等12个行道树项目,城区绿化覆盖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通过实施景观彩化建设,为城市增添了靓丽色彩。

  2019年,市园林部门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在进一步加大群众义务植树工作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重点以“少硬化多绿化,少景观多种树”方式,进一步增加绿化面积,降低绿化成本,合力实施规模绿化建设,力争城区绿地率达到35%。从改善百姓贴身环境出发,启动道里区四方台东游园、道外区靖宇街游园、南岗区延兴路游园等15个公园(游园)建设,为市民提供亲民休闲空间,提高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在平房区哈南九路、兴凯路新增游园8处,增加公园(游园)功能。在南岗区哈西大街与北兴街交口、东大直街与鞍山街交口实施街心(广场)绿化,丰富街景、改善环境,为附近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在阿城区金溪路北段、松北区龙江第一村南侧实施绿化建设,提升道路景观效果。结合丁香城市建设规划,科学统筹,合理配置,突出特色,计划新植丁香3.5万株,持续扩大丁香城建设规模。

  校园周边增设智能灯岗

  给孩子们营造安全环境

  市民呼声

  道里群力新区的群力兆麟小学每天上学放学时,交通非常拥挤,车流量很大。接送学生的家长带着孩子穿梭在各种车辆之中,只能靠打手势赔笑脸,让过往车辆减速让行,给予方便。学校门前的马路虽然划有斑马线,但是没有信号灯,有几条减速带也已破损残缺,失去控速作用。希望交通管理部门能够加强校园周边交通设施的配备,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的交通环境。

  代表建议

  市人大代表胡伟花提出,幼儿园、中小学门前应加设智能信号灯。因为上学放学,特别是放学时段,学生统一大批离校,接孩子的车辆、社会车辆与学生、家长、行人大量交叉,智能信号灯能使红绿灯时间可控,按交通流量智能调控,可以有效地缓解上学放学时间校园门前的交通压力,打造安全交通环境。胡伟花代表建议提高交通信号灯的智能化水平,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部门回应

  市公安交管局:随着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道路交通压力日益增加,我市各主干街路和高架桥均出现了明显的交通拥堵现象。尤其早晚高峰校园周边的交通压力更是达到了超饱和状态,很多重点学校门前都存在着人车混行等交通安全隐患。一直以来,校园门前交通安全问题就是交警部门的日常工作重点,维护师生的出行安全和顺畅更是交警工作的重中之重。几年来市公安交管局先后在全市各中小学门前完善了1300余块交通标志、20万平方米交通标线的布设和施划。今年交警部门围绕交通堵点、事故多发点、学校、医院、商圈等将进一步增建交通灯岗,持续丰富交通管控措施。在早晚高峰期间,各个中小学门前继续设置固定的执勤警力,在疏导交通的同时,积极向家长宣讲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提醒家长文明停车、有序停车,共同维护校园门前交通安全环境。

  目前,我市交警部门正在积极进行信号控制系统建设,2019年将完成城区85条主干道700个路口的灯岗改造,根据交通流量对路口信号灯进行实时控制,实现全市62%以上路口的联网联控,同时配套建设社会化服务队伍,提供信号优化服务,提高道路利用效率,最终实现道路通行能力的有效提升。

  建冰雪、足球特色学校

  让冰城校园更具魅力

  市民呼声

  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习任务重,室外活动时间越来越少。以前哈尔滨的中小学校都有冰场,孩子们体育课、课间都会“上冰”,在娱乐健身的同时培养和发现了很多冰雪运动人才。希望中小学校能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传统,让孩子们都动起来。

  代表建议

  市人大代表何英认为,哈尔滨受气候影响,冬季寒冷,中小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较少,孩子们的体质因此受到影响,“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结合我市的地域特点,创新体育课、体活课的内容和形式,为孩子们创造益于增强体质、更加开心快乐的校园生活。

  部门回应

  市教育局:为了提升我市中小学生体质,我市已经通过开展足球进校园和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不断提高足球运动和冰雪运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市的“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已经常态化,设施条件不断优化,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上冰雪活动的格局。在此基础上,我市推行冰雪特色学校建设,倡导学校举办校园冰雪文化节,启动“冰景雪塑”进校园工作,开展冰雪文化、冰雪运动知识手抄报展评活动,目前我市省级冰雪特色学校达到44所。2018年全市中小学校浇建冰雪场地500块。我市现有省级冰雪体育基点校22所、市级55所。开展冰上项目学校达到490所;开展冰壶项目的学校162所;开展雪上项目的学校69所。除了冰雪特色学校之外,2018年哈尔滨启动全国校园足球改革示范区申办工作,已经得到教育部正式批复,哈尔滨以雪地足球运动为载体,打破严寒禁锢,探索出一条北方冬季校园足球发展新路。现在我市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已达到127所,参与足球运动的学生已达40%。2019年市教育局将围绕举办第二届校园足球文化节活动、组建校园足球发展促进联盟、指导组建哈尔滨市校园足球协会、制发《哈尔滨市校园足球发展规划(2019—2025年)》四方面,把足球进校园工作进一步加强、夯实。2019年我市计划创建足球特色学校50所、冰雪特色学校60所,让冰城孩子们的校园更具特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赵晓轶 慕海燕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备案编号:黑ICP备05002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