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简介 机构设置
机关建设 历程展馆
人代会 常委
主任会议 工作动态
立法工作 监督工作
代表工作 选举任免
通知公告 决议决定
工作报告 调查研究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
哈尔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 ...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推动...
栗战书在西藏调研青藏高原生 ...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 ...
用法治勾勒更有质感的民生愿 ...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中国特色 ...
旗帜鲜明讲政治 不断提高政治...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 / 信息页面 返回首页
法工委设立发言人一年间丨用心用情用力讲好新时代中国“立法故事”
责任编辑: 市人大研究室新闻宣传处        时间: 2020-09-14 20:32

  法工委设立发言人一年来,对外发布的经常化、制度化,以及在重大事件节点上的权威“发声”,不仅有力推动了立法的民主公开,回应了社会关切,实现立法和舆论的良好互动,而且向国内外展现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越发透明、自信、开放的精神风貌。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从事IT行业的小林养成了一个习惯,随时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对社会热点作出的法律解读。“隐瞒疫情如何处理?国家依法禁食的野生动物有哪些……”对于法工委的每次“发声”,小林不仅认真阅读,还会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引来一片点赞和其他好友的转发。

  “这是法治的力量。”小林激动地竖起大拇指,“法工委关注公众切身利益,对社会热点法律问题的及时权威回应,抚平了疫情下人们心中的恐慌与无助。”

  疫情防控关键期的数次权威、准确、及时“发声”,是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机制高效运转的生动体现。去年8月21日,在栗战书委员长、王晨副委员长的关心指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建立法工委发言人机制,及时权威发布立法修法信息,深入细致解读相关法律的核心制度和重要条款,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一年来,法工委共举办发言人记者会4场,累计邀请来自数十家境内外媒体的记者120余人次参加。疫情期间,针对防控工作中公众关心的相关法律问题,发言人和法工委有关室负责同志更是面向社会7次书面发声(疫情发生后,改为书面发布信息),2000多家媒体对此刊发报道,实现重要的新闻客户端“全覆盖”,累计点击阅读量达几十亿次,取得良好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法工委发言人机制是人大立法宣传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增强立法公开性和透明度的重要途径,承载着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法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的价值追求。”谈到法工委发言人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法工委主任沈春耀有颇多感悟。他表示,立法工作者要切实承担起“谁立法,谁普法”的重要责任,不仅要会“做”,能把法律法规立好修好,而且还要会“说”,能用讲故事方式把法律法规宣传好、解读好、阐释好,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增强全民族的法治信仰。 01

  记者会增强互动与回应,赢得公众对立法最大的认同与支持

  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机构,法工委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不可或缺的参谋助手。

  梳理一年来法工委举办的4场发言人记者会,可以看到,及时、准确介绍人大立法工作的安排、进展以及新出台法律的有关情况,并向社会通报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情况,接受记者提问,回应热点问题,已经成为记者会上的“例行动作”。

  以8月7日举行的记者会为例,法工委发言人通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拟审议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等9部法律案的主要情况,针对近期公开征求意见的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等4部法律案,逐一通报了所收集的立法意见数量、来源、内容,及采纳情况。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主任臧铁伟是法工委的两位发言人之一。他表示,法工委发言人记者会的“例会化”,不仅拓展了人大会议闭会期间的信息公开渠道,而且聚焦立法全过程的公开透明,积极反馈民众立法意见的采纳情况,体现了立法机关对民意的尊重。

  互动提问是每场记者会媒体最期待的环节。记者注意到,4场记者会涉及媒体关注的话题十分广泛,既包括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我国立法工作的主要进程和重要成果、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进展、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等重大主题,也涵盖了高空抛坠物、夫妻共同债务、生产销售假劣药惩治、校园霸凌、高考冒名顶替等诸多社会热点问题,还涉及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涉港问题。

  左图:2019年8月21日,法工委发言人、研究室主任臧铁伟召开第一次记者会。摄影/胡健右图:2020年5月14日,法工委发言人、立法规划室主任岳仲明就“高质量立法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接受央视《新闻联播》采访。摄影/胡健

  在去年8月和10月的记者会上,境外媒体多次就美国国会参议院计划和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等事件进行提问,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作出有力回应:“这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我们对此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他强调,“香港事务的处理必须在宪法、香港基本法和相关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在法治的轨道上予以解决。”

  “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对生产、销售假劣药行为从严设定法律责任,着力提高违法成本,体现了‘最严厉的处罚’。”在去年12月的记者会上,针对药品市场乱象,法工委发言人、立法规划室主任岳仲明回应称,法律的新规定有利于严格责任落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对于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法工委及时作出权威回应、解读,获得了社会的普遍好评。”《人民日报》记者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评价道,法工委发言人记者会是一座“新闻富矿”,真正回应了媒体的关注,增强了立法机关与外界的良性互动。在近距离倾听社会立法诉求的同时,将赢得公众对立法最大的支持和认同。 02

  打破“例会式”常规机制,疫情期间7次重磅“发声”

  隐瞒疫情如何处理?设卡断路合法吗?法律如何规范公益慈善捐赠?企业因疫情不能正常履行合同怎么办……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原有的社会秩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积极落实栗战书委员长、王晨副委员长的指示精神,主动出击、创新机制、精心策划,“发言人先后7次就疫情防控法律问题对外发声,及时回应社会热点,引导各相关方面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始终坚持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臧铁伟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每次发声的具体情况。

  疫情暴发初期,面对各地频繁出现的执法困难、群众不配合等情况,法工委第一时间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联系,共同制作“疫情防控越是吃劲,这件事越不能放松”专题节目。法工委发言人和三位业务室主任对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相关规定进行重点解读,引导群众配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是否如期召开,举世瞩目。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2月17日确定有关议程后,法工委发言人第一时间对外发声,向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准确释放了大会可能推迟召开的信息,详细解释推迟原因,有理有据,避免炒作误读,起到了较好舆论引导作用。

  疫情的暴发让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决定通过当天,法工委发言人和经济法室负责同志即接受中央媒体专访,对决定进行充分解读,引导全社会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树立文明健康的饮食新风尚。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法工委又先后围绕疫情防控中出现的“过头”措施、哄抬防疫物资价格、一些地方出现的湖北籍劳动者被区别对待等情况分别作出回应,深入细致解读相关法律重点条款,引导各方面严格遵守和认真执行法律,为逐步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和生产经营活动创造条件。

  4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了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作的关于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有关情况和工作计划的报告。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专门领域立法工作情况的报告,“首次”制定专项立法修法工作计划。常委会会议闭幕后,法工委发言人第一时间发声,引导社会各界凝聚共识,大力推进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为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卫生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法治防线。

  臧铁伟表示,法工委的每一次对外发声既讲法理,又讲情理,用浅显通俗的话语把相关法律规定讲透彻,引导各方面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疫情防控工作,提醒公民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疫情防控措施,有力推动依法防控工作,为依法尽快恢复经济社会正常秩序创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03

  用心用情用力挖掘好“立法故事”,发出人大“好声音”

  法工委发言人设立一年来,对外发布的经常化、制度化,以及在重大事件节点上的权威“发声”,不仅有力推动了立法的民主公开,回应了社会关切,实现立法和舆论的良好互动,而且向国内外展现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越发透明、自信、开放的精神风貌。

  数据是对社会影响力和宣传效果的最好印证。法工委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胡健以今年2月法工委在疫情防控中的首次发声举例:“焦点访谈”专题节目在CCTV-1、新闻频道的收视率分别达到1.5459%、1.1973%;共有2120多万个新闻网页、近10万个微博用户、上百个微信公众号转发转载相关内容,累计阅读量超过10亿人次。

  在法工委发言人就推迟召开全国人代会的“发声”中,共有2035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其中,52家中央级媒体头版刊发,80多家外媒进行报道,重要的新闻客户端“全覆盖”,总点击阅读量过亿。同时,稿件还被翻译成英语、法语、俄语、日语、阿语、西语等多种语言,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

  2020年5月14日,法工委办公室主任孙镇平就“高质量立法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接受央视《新闻联播》采访。摄影/胡健

  从紧扣常委会会议的节奏召开记者会,到第一时间就社会热点涉及的“专项问题”进行回应,再到针对涉港问题发表“发言人谈话”,法工委发言人机制不断丰富完善,凸显勇于开拓进取、主动创新应对和处理各种问题与挑战的责任担当。一系列亮眼的表现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疫情期间,我们密切关注法工委的每一次发声,发言人既全面客观介绍疫情防控的法律规定,又重点回应疫情防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针对性强,有说服力。”一些省人大常委会的同志对记者说,法工委发言人的有关回应对于地方人大依法行使各项职权,主动回应、解决疫情防控工作中急迫的法治需求提供了重要参考。

  《法治日报》记者说,法工委发言人的每一次发声都有很多亮点,都带给媒体很大的惊喜。

  网友“君有所为”说,法工委发言人回应的许多话题都是我们公众感兴趣的,如高空抛物、野生动物“禁食范围”等。全国人大在立法方面的权威性是不可替代的,由法工委对一些社会问题涉及的重点法律作出及时、准确、权威的解读指引,最令人信服。

  “对我们企业来说,疫情期间法工委发言人对法律问题的解读,像一场场‘及时雨’,解决了我们的困惑和担忧,对于及时协商解决纠纷、有序恢复生产经营很有帮助。”科迈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当然,作为一种新的立法公开机制,法工委发言人制度还有待更多的探索。在7月底召开的“法工委发言人工作座谈会”上,法工委副主任许安标表示,法工委发言人机制是一个尝试、创新、完善的过程,法工委将继续支持和配合新闻媒体做好立法宣传工作,进一步提升立法宣传的质量和效果,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工作做好服务。“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用好发言人机制,讲好立法故事,发出立法‘好声音’,把法律制度宣传好、解读好、阐释好,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各方面的制度自信和立法认同。”许安标说。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备案编号:黑ICP备05002054号